吳睿恩,來自台南的長跑男孩,於去年10月全大運突破萬米金牌的國體障礙,再於 2020 臺北馬拉松奪下半馬組金牌,寫下個人紀錄 1:07:57 ,位居歷代第 12 傑,距離成都世大運僅 1 秒之遙。很難想像過去的他自認沒有跑步天賦,成為運動員後大傷小傷不斷,甚至還一度被退學並放棄長跑。歷經一路的跌跌撞撞,兩年前,他決心重新調整再出發,如今,他重新找回了跑步帶來的成就與信心。前述的佳績相信只是個開始,新的一年,他渴望觸及更快的領域。
自認沒有過人天分 卻從沒想過放棄
睿恩小學時期是個跆拳少年,當時就嚮往能以運動為重心的體育班,國中經老師引薦加入田徑隊訓練,一開始的他對什麼項目都有些興趣,「初期就是練跑,但並沒有特別執著,我也覺得標槍、跳高很帥,都想試試看」。
可事情並非如他預想那麼順利,國中的他,場上的表現有時候連女生隊友都跑不贏,睿恩笑說:「我其實很不喜歡輸給人家,但當時完全沒有贏過其他人的本錢,不過因為單純的喜歡運動,從沒想過要放棄。」
國二下,一次機會與仁武高中團隊去移地訓練,展開了他與中長跑的契機,睿恩真正感覺到自己在這個領域的可能,「自從專注於長距離的訓練後,我的成績開始慢慢上來,這是第一次覺得自己有在進步,僅管沒有比賽證實,但從每次訓練的完成度、體感,我都能察覺自己有前進的感覺,也開始喜歡上跑步帶來的成就感。」
從跑步找到成就 卻屢屢遭遇傷痛
中學時期的睿恩對跑步逐漸有了信心,「但就當我滿懷衝勁想要變得更強時,卻陷入反復受傷的困擾,常常練沒兩、三個月就又要休息和調整來養傷,那個階段真的很難熬。」
畢竟身為體育專項的學生運動員,比賽的成績表現就代表升學的機會,在這樣的壓力下睿恩無法容許自己休息太久,常常掩飾身體的不適感,硬把課表吃下來,導致恢復狀況始終不完全,傷痛開始不斷地循環。
不只訓練和疲勞帶來的傷,睿恩指著胸口的一個傷疤,「之前也曾因為開刀,被迫暫停訓練。」回頭看這一路的選手生涯,他苦笑道幾乎都是用傷或練交錯堆疊而來,甚至影響了大學獨招的體測,錯失了心中的理想校系。
「曾有想過就這樣放棄算了,但每當有這個念頭,我都提醒自己,當初是什麼原因讓自己堅持走到這裡。」打從心底喜歡跑步的他,想說與其準備重考,乾脆近到正修科大就讀,如此一來也能和仁武長跑隊一同訓練。
就算一路逆風吹拂 也想追隨心中的嚮往
從國中就離開家裡到外地讀書,睿恩很習慣打理自己的生活,獨立自主的個性,沒想到卻讓他剛開始的大學生活格外辛苦。每天的日子從白天上課開始,下午緊接趕往仁武高中訓練,晚上以打工結束,「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要那麼拚?但既然選擇了跑步這條路,我就想做好自己的本分。長跑選手其實還滿孤獨的,尤其遇到受傷或忙碌的時候,其他人並沒有辦法停下腳步關心你、等你。」
然而,這樣長期緊繃、犧牲恢復的作息持續不久,過了一年,他的學業、訓練、工作都遇到更大的挑戰。「先是受傷,連帶影響課業,最後只能選擇轉往夜間部。」這個轉變帶給他重重一擊,沮喪地打算從此脫離跑步。
但就像《強風吹拂》裡的情節轉折,失去的東西最終以更美妙的姿態回到我們身邊。 當睿恩完全脫離訓練後,驚覺自己的生活好像空掉,「我好像變得什麼都沒有,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。」他意識到自己是打從心底喜歡跑步這件事,就算一路上逆風吹拂,他也想追隨心中的嚮往。
睿恩再度回到仁武團隊,一樣得兼顧著工作、訓練與課業,但這一次,他重新調整了生活的時間分配。
新的作息除了有較多彈性空間,大傷後的他也開始重視恢復,不過度勉強訓練,逐漸地,睿恩發現不只訓練狀況變得穩定,成績也隨之提升。「當我發現在休息與操練中取得平衡時,身體的回饋是正面的,對努力的方向變得更有信心。」
而這也正是他突破瓶頸的轉捩點。
往後兩年,在丸龜半馬、全運會與渣打馬拉松等賽事,一場又一場他開始展現穩定的長跑實力,持續更新自己的紀錄,甚至到去年11月奪下全大運萬米金牌,引起許多人的關注。「這場真的對我意義重大,因為以前常受傷,我跟『全字輩』的比賽特別無緣,還有一次因為不到 1 秒差距,錯過亞青資格....」
這面金牌不僅是睿恩全國級別賽事的第一金,也代表非體育校院奪冠的特殊紀錄,同時寫下兄弟兩人在一屆賽會中同時奪金的佳話。更重要的,是在經歷這一路上的跌跌撞撞,他重新找回了跑步的感動,未來的目標也因此變得越加清晰。
鎖定2021成都世大運半程馬拉松,睿恩堅定地說:「我會盡我所能,努力拚達標不留遺憾。」
維持良好狀態 從提升補給效率開始
有了明確的目標,睿恩不只要求作息更自律,也特別留意營養補給,以維持訓練的良好狀態。「畢竟每天都要花那麼多時間訓練,該吃的就要做確實,它是日常訓練的重要一環,好好對待身體,之後它就會好好回報你。」
對於運動營養,他抱持開放學習的心態,剛好這個時候,認識了鋭速運動醫學。
「那是夏天一次跑團活動,第一印象覺得他們團隊很瘋狂,週末還特別從台北來高雄與跑團交流,想說也太用心推廣了吧。」等到自己飲用水動能電解質液一段時間後,才深深體會這個專為耐力運動研發的運動補給,帶來的效益遠比他預期的好。
「運動飲料太過甜膩,白開水又不能補充到流失的電解質,水動能電解質液剛剛好在這之間,口感好,還能幫助身體留住更多水分,一開始很驚訝不用喝太多,就能支撐我一次完整的訓練。」全大運萬米奪金那場,他更嘗試從賽前兩天開始補充,「在比賽過程中,我發現體力下滑沒那麼明顯,強度能維持比較久。」
營養是訓練的一環 穩紮穩打每一步
對於鋭速產品感到信任,不光是身體帶來的正面回饋,睿恩坦言更多來自和團隊的交流。「他們每次都很詳細地說明每個產品的特性,讓我清楚知道為什麼要補充、什麼時候補充、該補充多少,每次聽完都覺得好像上了一課,也讓我學著觀察身體的狀態。」
不太挑食的他,以往只有盡量避免炸物與含糖飲料,從團隊不時分享的知識,才漸漸了解這些營養素帶給運動員的幫助。「最有感的是鈣鎂的補充,因為我下課到家都十點半了,躺在床上幾乎半夜,然後接著隔天早上打工,常常淺眠、無法好好入睡,但每天固定補充他們的固鎂鈣一陣子後,這個困擾意外消失了。」
如何在有限條件下,取得更好的恢復效率,是每個競技選手都必須面對的課題,但就像和訓練一樣,回歸到每日的基本功:營養、睡眠、放鬆,每天只要進步一點點,長時間累積下來就是巨大的成就。
耐心累積信心 目標更快的未知領域
雖然去年的台北馬拉松半程成績,以一秒之差與世大運門檻擦身而過,但睿恩顯得並不憂心,賽後很快地調適心態,專心投入1月底高雄馬半程項目的準備*(高雄馬於文章出刊後宣布延辦)。「現在的作息穩定,加上過去的經驗,讓我學會懂得保護自己,避免過度訓練,以目前的狀態我認為自己做得到。」
關於跑步的未來,睿恩透漏還有很多對自己的期待,「這一路或許會很慢,可能還會摔得傷痕累累,但只要有耐心,穩紮穩打一步步累積,我相信跑向巔峰的那一天肯定會到來。」
“那些生活中打不倒你的,都將使你變得更強大”
這位來自台南的長跑男孩,用自己的故事,完美詮釋了這段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