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鋭速山小隊】長長的路,值得慢慢地走(上)-淡蘭古道8天7夜行前準備X補給攻略
我在2023年5月上旬花了八天七夜走完淡蘭古道北、中、南路三條路線,採輕裝慢行、不趕路的方式,希望能夠好好認識淡蘭古道。
過去因為工作關係,我曾經參加過多次淡蘭古道的踏勘和手作步道活動,因此有機會踏足過淡蘭路網裡部分路線。不過,片段的接觸很難建構起我對這條古道路網的整體感受。這次有幸在鋭速運動醫學的贊助下,完整連走淡蘭古道三條路徑,的確感受到這個山徑系統百年來累積了深厚的文化底蘊、多變的地景和豐富的自然生態,只走一次絕對不夠。
這個先民生活的路網,既然層層疊疊了百年,形成現在的樣貌,如果今日的我們不打開五感來體驗,與這片土地接觸相處,豈不有點可惜?
長長的路,值得慢慢地走。這是我走完淡蘭,最大的心得。
淡蘭古道-台灣最容易親近的長距離步道
國際上對於長距離步道的定義是「長度至少超過50km,具有獨特可供辨識的標示系統,結合文化及生態的步道」。台灣在政府和民間長年努力合作推動之下,目前已經有三條長距離國家級綠道,北部的淡蘭古道、中部的樟之細路和南部的山海圳國家綠道。
淡蘭古道指的是清朝時期從「淡水廳」到「噶瑪蘭廳」的路網,過去曾是北台灣先民往來兩地的交通要道,橫跨現今北台灣的四個行政區(台北、新北、基隆、宜蘭)。我覺得淡蘭古道稱得上是台灣最容易親近的長距離步道。原因有以下:
- 節點多、可及性高,路程安排彈性大
淡蘭路網的小鎮節點多,這些小鎮通常也是往昔的中繼站,充滿故事,光小鎮本身就值得停留認識,而且這些節點多半有大眾運輸(火車或公車)可達,容易做行程規劃。 - 適合各種程度的健行者
淡蘭古道是一張綿密的路網,由古道、郊野山徑、公路等構成,不管是徒步初心者或有經驗的健行能手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段。要分段行走,還是一次走完?想要節省體力輕裝簡行,把心力放在沿路的體驗,或想要挑戰自己的體力耐力或喜愛野地體驗,選擇負重行走和沿路紮營?要獨自行走,還是結伴同行?無論哪種策略,淡蘭都是很適合實踐的場域。 - 不同時節各有特殊的美,值得一走再走
淡蘭山徑系統的每條古道記載著不同的人文歷史,又涵蓋相當豐富的地貌,包含森林、水梯田、河谷...等,環境原始,自然生態豐富,棲息了許多哺乳類、鳥類、爬蟲類動物。無論是文化或自然生態的愛好者,在淡蘭都可以不斷發現各種驚奇。淡蘭古道經得起咀嚼,不同季節都有各自的美,值得重複走上步道細細品味。
行前準備
經過多年的推廣和分享,淡蘭古道的知名度越來越高,很多人也躍躍欲試要去健行。雖然淡蘭的名氣和人氣讓她漸漸有休閒化的趨勢,但這個路網畢竟是由多個山徑系統組成的,其狀態與難度各異,建議還是要做充足的行前準備。
1. 先做功課:下載GPX、閱讀遊記
一定要參考新北市觀光旅遊局的「淡蘭古道」官方網站,下載GPX離線地圖到手機裡,也可以下載個別路徑,實際行走時對照著看路線。「健行筆記」網站有非常多淡蘭古道的遊記分享,可參考他人的經驗來做行程安排。要注意的是,同一條路徑從不同方向走,會有不一樣的感受,一定要搞清楚別人安排的方向跟邏輯。
2. 擬定徒步計畫,安排留守人或緊急聯絡人
淡蘭古道雖然不是高山,但其山徑系統路線複雜,即便是郊山也還是有一定的風險存在,應該用登高山的謹慎態度去做事前的準備。有必要做好徒步計畫,並且要設定幾個撤退點跟撤退時間,如果行進速度跟預估抵達時間差異太大,就要及時評估撤退。出發前也必須充分告知山下的留守人或緊急聯絡人相關行程安排,讓他們知道在什麼時間點可以聯絡到你。
3. 查詢氣象
淡蘭古道多有鬱閉森林,地面經常濕滑,事前一定要查詢地方降雨機率與天氣狀況,天氣不好不要硬出發。如果出發日前剛下過大雨,或者當天走一走開始下雨,千萬不要勉強過溪。
4. 攜帶紙本摺頁
淡蘭有些路段的網路收訊不好,除了離線地圖之外,如果能帶著新北市觀光旅遊局出版的淡蘭古道旅遊摺頁(分成北路、中路、南路,可在官網下載),在確認路線時會比較安心,帶著問路也方便。
5. 參加淡蘭古道的手作步道或走讀活動
淡蘭古道的許多路段都是政府與民間合作,以「手作步道」工法修復,原則是就地取材,以符合周遭生態、文化的手作工法,來維護修復步道。「台灣千里步道協會」不時會舉辦淡蘭古道的手作或走讀活動,透過參與古道修復來認識這條路網,絕對會留下深刻印象!
我走淡蘭古道的時間是5月上旬,每天平均溫度都在25度上下,算是相當舒適的走路天氣,而且梅雨季尚未開始,天候還算穩定,是非常適合走淡蘭的時節。淡蘭古道位於東北角,經常多雨潮濕,且路線多溪谷,山徑容易濕滑,若預計健行日期的前陣子有下雨,一定要特別注意。淡蘭古道的識別標誌是「雙扇蕨」圖案,沿路要學著辨識,大致上指標都很清楚,但偶爾也會出現指標跟離線地圖不一樣的狀況,請仔細觀察現場後再做路線判斷。
我帶了什麼?
頭四天走北路和中路,我以外宿3夜來規劃行程,以節省往來交通的時間。不過,由於我第三天腳程不夠快或者計畫太理想化(?),沒有前進到原本預期的柑腳,第四天又回頭從泰平往北走,最後當天只能走到十分,來不及走到暖暖。
由於十分算是交通方便,最後考量節省住宿費跟筆電運送的問題,我決定第四晚還是先回台北家過夜,之後再搭火車回十分補走到暖暖這一段。建議如果想要一口氣走完的朋友,若同行人數夠多可以分攤住宿費的話,可考慮在十分住宿一晚,這樣就可以順暢又輕鬆地完走中路,如此一來衣物可評估是否再多帶一套。
隨身行李(背在身上的) | 寄放行李(需要事先寄放在住宿點,或想辦法載運的) |
---|---|
Osprey 24L背包 | 筆電(因為要每天產出圖文紀錄^^”) |
700ml水瓶*1(裝電解質液) | 盥洗用具 |
480ml保溫瓶*2(裝水) | 毛巾 |
行動電源+充電線 | 排汗衣(看外宿天數斟酌) |
行動糧:能量棒、麵包、餅乾 | 排汗快乾長褲(看外宿天數斟酌) |
折傘 | 內衣褲 |
鈦碗(臨時要泡茶、吃東西可用) | 頭巾 |
頭燈 | 便當盒(晚上買外食用) |
防曬品:帽子、頭巾、防曬乳 | 冰霸杯(晚上買外食用) |
鋭速運動補給品:氧元速鐵B群、咖啡因錠、電解質粉、環原力C粉 | 餐具 |
過往我的徒步經驗多是「佛系補給法」,只是很單純地維持徒步期間沒有餓到、有補充到蛋白質跟水份。這次首次嘗試科學化補給,可以顯著感受到專注力和持久力提升,長時間行走相對沒那麼快感受到身體關機,對於運動表現的確有幫助。
- 水動能電解質液
產品強調「長效保水、低熱量、精準補充流失電解質」,如此可以不用喝那麼多水,減少長距離行走中的負重和上廁所的次數。但我平時喝水量本來就偏少,多準備一罐泡好的電解質液反而能增加我攝取水份的機會,進而避免身體缺水的現象發生。
通常我會喝點電解質液後再喝一點水,不知不覺就會喝比較多水。採輕裝走淡蘭的話,至少每隔1-2天一定有補給的機會,稍微多背一點水是可以接受的。
- 環原力維生素C粉
走長距離健行時,想要補充維他命C是個挑戰,帶著多天份的水果走路太重,水果放在背包裡也很容易壓壞。走淡蘭雖然比較沒有難以補充水果的問題,但若走其他長距離步道,能夠適時輕鬆補充維他命C就很重要。
以長距離步道來說,淡蘭古道算是節點密集、補給容易的,所要行走的天數也不多,因此還沒有機會測試長時間使用科學補給品的差異。但如果是路線更長、補給點相對鬆散遙遠的步道路線,有這樣輕便攜帶的醫學補給品,可以方便快速地補充需要的養分,讓長時間行走的身體保持在較好的狀態,應該也是比較安全的作法。
至於沿途的糧食與水該在哪兒補充,請見【鋭速山小隊】長長的路,值得慢慢地走(下)-淡蘭古道8天7夜分段及住宿攻略,文內詳細切分北/中/南路等三線行程規劃,搭配住宿建議一併提供給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