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路線】嘉明湖步道攻略|路線+補給+風險解析一次看

【路線】嘉明湖步道攻略|路線+補給+風險解析一次看

位於臺東的嘉明湖,是藏身中央山脈南二段中的高山明珠,因天氣晴朗時,湖面倒映飽滿澄澈的藍天,宛如藍寶石般透亮,故享有「天使的眼淚」之美譽。前往嘉明湖的步道穿越冷杉林、箭竹草原、高山斷崖,沿途景觀壯闊,春夏繁花似錦、冬季積雪如畫,是攝影與自然愛好者的夢幻路線,亦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高山湖泊之一。

然而,嘉明湖來回路程長達28公里,一般需三天兩夜才能完成,沿途多在海拔3,000公尺上下行進,氧氣稀薄、氣溫變化大,對體力與高山適應力都是嚴峻考驗。步道雖多已明確整建,但仍有連續陡坡、碎石崩壁與濃霧視線不佳的風險,行前需充分訓練體能,備妥離線地圖、保暖裝備與充足食物,才能迎接高山的挑戰。

想一訪嘉明湖之美嗎?《鋭速山小隊》特別攜手嘉明湖國家步道管理單位-林業保育署,合作推出《山林知事村-行前攻略》,包含:➊ 路線介紹 ➋ 安全提醒 ➌補給準備,解析本路線的潛在風險與關鍵裝備,出發前該知道的重點,就看這一篇!

路線介紹

D1由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登山服務站起登,步道初段緩緩爬升,進入針葉林帶,路徑明顯但持續上坡。今日目標為向陽山屋(海拔2850公尺),路程不長,高度也較嘉明湖山屋(海拔3400公尺)為低,是讓身體逐步適應高海拔的第一晚落腳處。
▶︎提醒:起登前要至向陽派出所繳交入山證,派出所距離登山服務站步行1分鐘。

D2天未亮即出發,離開山屋後不久可見知名的向陽名樹(玉山圓柏),接著通過地勢陡峭的向陽大崩壁,一路穿越箭竹草坡與裸露稜線,視野逐漸開闊,接著抵達嘉明湖山屋。稍作休息後改為輕裝出發,經三叉山岔路向上攀登至三叉山頂,遠眺嘉明湖全景。之後下行至湖畔,近距離欣賞「天使的眼淚」的湛藍湖色、簡單用餐,午後回撤至嘉明湖山屋宿營。

D3下山,行至向陽山岔路口時,轉往上行,登頂向陽山後再原路折返岔路口(重要!是原路來回),接續下山之步道,經過向陽山屋,回到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登山服務站,完成三天兩夜高山湖泊之旅。

  • D1路線建議: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登山服務站→向陽山屋
    ▶︎距離:4.3公里
    ▶︎預計時間:2-3小時
    ▶︎海拔落差:約575米
  • D2路線建議:向陽山屋→向陽名樹(玉山圓柏)→大崩壁→嘉明湖山屋→三叉山岔路→三叉山→嘉明湖→三叉山岔路→嘉明湖山屋
    ▶︎距離:13.3公里
    ▶︎預計時間:9-10小時
    ▶︎海拔落差:約646米
  • D3路線建議:嘉明湖山屋→向陽山岔路→向陽山(登頂後原路折返)→向陽山岔路→向陽山屋→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登山服務站
    ▶︎距離:10.8公里
    ▶︎預計時間:5-6小時
    ▶︎海拔落差:約1325米
  • 路線GPX軌跡載點
  • 注意:此路線需辦理入山申請,如要入住向陽山屋、嘉明湖山屋,另需辦理山屋申請

交通方式
貼心小提醒
  1. 公廁:向陽登山口有公廁,向陽山屋、嘉明湖山屋有生態廁所,其餘路段皆無廁所
  2. 水源:向陽山屋有穩定水源,另嘉明湖山屋旁設有雨水集水桶(乾季可能無水,此為不穩定水源),皆須自備濾水裝備或煮沸處理
  3. 收訊:向陽登山口至嘉明湖山屋收訊狀況良好

安全及裝備提醒-來自森林護管人員的叮嚀

山屋管理員兆擁提醒山友,嘉明湖海拔高、天候變化快,急性高山症是他最常處理的情況,尤其午後體力下降、或天氣轉差時,更容易出問題。「雖然求援最多的是迷途事故,但實際上山屋最常協助的,是頭痛、噁心、走不動的高山症狀。」

兆擁表示,管理員會依所受的野外急救訓練協助先做評估,例如詢問頭痛程度、是否有感冒、當日排尿情況,並幫忙量測血氧數值,視情況建議是否撤退。「很多人撐著沒說,但其實已經接近危險邊緣。」他也建議山友,登山前維持良好作息、行進間適量補水,都有助於適應高海拔環境。「氧氣的輸送要靠水分協助,充足的水分可以讓血液循環更順暢、氧氣傳輸更有效。」

而針對迷途問題,工作站的曉徵也指出,雖然步道整建良好、叉路皆有明顯指標,但「很多人不是在岔路走錯,而是莫名偏離主要步道,尤其是團隊落單者最常出狀況。」曉徵表示,山上很多地方看起來都像是『路』,而跟團的人較容易因為有人帶領,就覺得自己「跟著大隊走就對了」,於是輕忽了行前功課。當自身對地形沒有敏感度,又沒有下載登山APP及離線地圖,一旦腳程跟大隊產生落差、前後無人指引,就很容易誤入岐途。若迷失待援的同時,身上又沒有足夠的保暖裝備,失溫風險隨之而來。

綜合過往經驗,二位資深山人給山友們「上山三大建議」以及「五大必備裝備」,希望大家能在進山前好好準備。

上山三大建議

1)裝備齊全,熟悉操作
▪使用登山APP,事先下載離線地圖、路線軌跡,並熟悉操作(遇過很多人下載但不會使用)
▪確保攜帶保暖、防水、照明、睡眠系統等基本裝備,如未入住山屋,則要熟悉帳蓬搭設
▪認識防迷標誌、救援椿號,預防意外求援

2)行程規劃合理,避免硬撐
▪依體能安排每日宿營點,勿高估自己、過度壓縮行程
▪若出發前感冒、體力不濟,應視狀況調整計劃或提早下撤
▪留意天候,避免在天氣不佳時上山

3)團進團出,關注隊員
▪團體行動應避免落單,每到休息點即進行點名,確保全員到齊
▪注意行進節奏與彼此狀況,如有人途中臨時需休息或如廁,建議留1名隊友等候

 
必備五大裝備
  • 食:攜帶足夠飲水、行動糧與簡易炊具(也建議可帶保溫瓶)
  • 衣:防寒防水是關鍵。高山溫差大、午後常有雷雨,必備保暖衣物、雨衣褲,背包裡要有防水袋/大垃圾袋,避免裝備濕透
  • 住:住山屋者要攜帶睡袋、睡墊,搭營者需攜帶帳蓬
  • 行:手機下載登山APP+離線地圖,或攜帶紙本地圖與指北針。另備頭燈與行動電源,避免天黑迷途或通訊中斷
  • 求援:攜帶急救包、哨子與麥克筆(迷途時可用來標示)
嘉明湖事故案例
▷ 迷途受傷案例:「一名女性山友輕裝單攻向陽山東側路線,途中邊講電話邊行走,不慎誤入獸徑並滑落至石瀑乾溝。事發地段地形混亂,易與登山小徑混淆,過往也曾有其他山友在此摔落或迷途。當時女性山友所處位置手機訊號幸運暢通,得以在下午1點通報並傳送座標,山屋管理員於下午4點接觸到她時,山區已起霧,傷者無法移動,且吊掛困難,只能先協助保暖等待隔日救援。翌日清晨天氣轉好,成功以直升機吊掛脫困。」
曉徵和兆擁不約而同的都提起這則事故。他們表示,自嘉明湖步道的收訊狀況大幅改善後,很多山友會邊走邊講電話或看訊息。想提醒大家,行進中務必專注路況,避免分心誤判,意外常發生在一瞬間。如有使用手機需求,請停下腳步,處理完畢再出發。
其它小提醒:當山區收訊不佳時,撥打112比119更容易接通。因為112是緊急通訊專線,可跨所有電信業者網路撥打,即使你手機沒訊號,只要有任一業者微弱訊號都可能成功撥出,提高求援機會。

 

 

 補給準備 

每日的健行時數都相當長,沿途水源點也有限,因此在補給準備上,除了三餐糧食之外,「足夠水量」「電解質補充」非常重要,不然連續走6-8個小時下來,肌肉說罷工就罷工。

至於每天出發時,身上究竟該背多少水/補多少電解質才算「夠」?建議大家可以參考《美國大學運動醫學會》的建議,學著以「總行進時間」、「上/下坡佔比」來換算預估水量。

水量怎麼計算?

依《美國大學運動醫學會》建議,進行耐力運動時,每小時應補充500cc的水份以維持生理正常運作。由於登山不像跑步等運動那麼持續,沿途可能會走走停停,速度較慢,出汗量也沒有那麼大,所以山友在計算水量時,通常會以500cc的數字再對半計算。也就是:

  • 一般健行:「上坡」時補充200-300cc/hr的水份,「下坡」(含平路)因為更省力,水量再次對半,以100-150cc/hr計算。

但若遇到上坡相當持續、也非常陡的路線,或在水份流失速度比平地更快的高山,保守起見,會建議:

  • 上坡以「耐力運動」建議的500cc/hr、下坡以「一般健行」的150cc/hr為基準,做比較充裕的水量計算。本次行程皆以此標準計算。

【三日水量預估】D1-1,500cc、D2-3,950cc、D3-1,950cc

D1需一路爬升至向陽山屋,負重陡升特別爆汗。以總行進時間3小時為例(皆為上坡)D1預估行動飲水量為1,500cc。晚餐煮食用水需另加(視個人需求的調理方式),向陽山屋即有水源,可以不用另背。

而D2持續爬升至嘉明湖山屋,並在此改為輕裝攻三叉山、嘉明湖,海拔上上下下。以總行進時間10小時為例,假設上坡7小時、下坡3小時,D2預估行動飲水量為3,950cc。晚餐煮食用水需另加(視個人需求的調理方式)。建議事先查詢嘉明湖避難山屋的儲水狀況,以便評估是否需要自背晚餐用水。

D3從嘉明湖避難山屋回到登山口,途中多登一座向陽山,整體來說爬升不多,全程多為下坡。以總行進時間6小時為例,假設上坡3小時、下坡3小時,D3預估行動飲水量為1,950cc。

水量計算方式
▷D1上坡(耐力運動):每小時500cc水量,3小時共計1,500cc
▷D1下坡(一般健行):無
▷D2上坡(耐力運動):每小時500cc水量,7小時共計3,500cc
▷D2下坡(一般健行):每小時150cc水量,3小時共計450cc
▷D3上坡(耐力運動):每小時500cc水量,3小時共計1,500cc
▷D3下坡(一般健行):每小時150cc水量,3小時共計450cc
註1:全日需求水量未必都得背負在身上,大家可以評估取水點位置,換算身上該帶多少水
註2:水量需求仍會視溫度、地形、個人體能、體質與行進速度而有差異,以上為普遍建議

 

電解質量怎麼計算?

流汗會流失大量的鈉,爬山光喝水、不補充電解質的話,到後面很容易走到當機。依《美國大學運動醫學會》建議,耐力運動每小時應補充300-600mg的鈉,維持生理正常運作,這邊先以中間值450mg/hr做為基準。

同水量計算同樣道理,由於健行的運動強度較低、出汗量沒那麼高,所以山友在計算鈉量時,通常會以450cc的數字再對半計算。一般健行「上坡」時每小時補充225mg的鈉,「下坡」時則再對半,每小時補充112.5mg的鈉。

但若遇到上坡相當持續、也非常陡的路線,或在水份流失速度比平地更快的高山,保守起見,會建議上坡以「耐力運動」建議的500cc/hr、下坡(含平路)以「一般健行」的150cc/hr為基準,做比較充裕的鈉量計算。本次行程皆以此標準計算。


每日總行進時數/上下坡時數同「水量計算」段落的預估,三日合計預估補充鈉量5,175mg。若以水動能電解質液來換算,建議攜帶11-12包(每包鈉含量442mg)。

鈉量計算方式
▷D1上坡(耐力運動):每小時補450mg,3小時共計1,350mg
▷D1下坡(一般健行):無
▷D2上坡(耐力運動):每小時補450mg,7小時共計3,150mg
▷D2下坡(一般健行):每小時補112.5mg,3小時共計337.5mg
▷D3上坡(耐力運動):每小時補450mg,3小時共計1,350mg
▷D3下坡(一般健行):每小時補112.5mg,3小時共計337.5mg
註:鈉量需求仍會視溫度、地形、個人體能、體質與行進速度而有差異,以上為普遍建議

 

嘉明湖步道景色壯闊,湛藍湖泊令人心嚮往之。但路線高度多位於海拔三千公尺上下,需連走三天,對體能、高山適應與天氣判斷都是嚴峻挑戰。

「這幾年,常遇到山友打電話來問:『請問下週會不會下雨?』真的令我們啼笑皆非。」曉徵苦笑的表示,工作站不是氣象局,且這樣的提問,也凸顯了來電者的行前準備不足,連氣象查詢的基本功都沒有,用這樣的心態上山,其實是有風險的。

「山一直都在,它在等你用最好的狀態來拜訪。也請記得,自己的登山安全,自己負責。」行前準備請做足來自森林護管人員的提醒,送給想挑戰嘉明湖的初心者們!


好康活動加碼:回答山林小知識,登山補給體驗包免費帶回家!

>>加入LINE帳號開始遊戲

抗氧修護力,保水度最高提升至127%水動能電解質液+環原力維生素C戶外室內運動、燒腦高壓工作、⋯
已銷售:2874
NT$99
臨床實證,有效提升保水率約127%WHO建議的低滲透壓配置,水份更容易進入身體理想的鈉與葡萄糖比⋯
已銷售:2204
NT$139
快速啟動專注力,強力支援8小時雙速咖啡因雙層錠 × 2戶外室內運動、燒腦高壓工作、親子戶外活動⋯
已銷售:4360
NT$169
妥善準備,為你的運動表現助攻!①(運動前)專利咖啡因錠:一錠專注,長時提升表現②(運動中)水動能⋯
NT$407
【科學保水】水動能電解質液(經典原版)
告別優惠,2件$810!買前先領《夏日補水金$50》全館滿額再送《運動水壺》! - 07/31止
臨床實證,有效提升保水率約127%WHO建議的低滲透壓配置,水份更容易進入身體理想的鈉與葡萄糖比⋯
NT$420 NT$450
【科學保水】水動能電解質液PLUS鋅(2025升級版)
3件現折$100!買前先領《夏日補水金$50》全館滿額再送《運動水壺》! - 07/31止
2025升級鋅配方,運動表現再提升臨床實證,有效提升保水率約127%WHO建議的低滲透壓配置,水⋯
已銷售:18714
NT$450
【雙效恢復】環原力酵素莓果C
2件現折$100!買前先領《夏日補水金$50》全館滿額再送《運動水壺》! - 07/31止
2025全新升級,黃金恢復期雙效補給抗氧化X吸收力,運動恢復再加速•精準維生素C,掃除氧化壓力⋯
已銷售:6531
NT$650
【長時專注】雙速咖啡因雙層錠
2件現折$100!買前先領《夏日補水金$50》全館滿額再送《運動水壺》! - 07/31止
台灣首創,咖啡因雙層釋放控制科技一錠雙時效,即時專注&延長效能醫藥級技術,控制濃度在理想區間運⋯
已銷售:6373
NT$840
*水動能電解質液PLUS鋅(2025升級版)保水率最高增至127%*,臨床研究獲國際期刊肯定,20⋯
已銷售:2398
NT$1050 NT$1100
*水動能電解質液PLUS鋅(2025升級版)保水率最高增至127%*,臨床研究獲國際期刊肯定,20⋯
已銷售:2492
NT$1190 NT$1290
*液態盾維生素D3+E1.5倍吸收率油性D3,榮獲國際期刊肯定,實證四週提升保護力、有氧能力,同時⋯
NT$1300 NT$1400
已加入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