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母登山步道林相多樣,登頂展望獨特,以「抹茶山」美名吸引大量網美打卡而爆紅。雖非高海拔,卻幾乎全程上坡,中後段陡峭濕滑,稜線風大、天氣多變,對體能與裝備仍有一定挑戰。
「別認為它是『網美山』就掉以輕心,漂亮風景背後同樣藏著風險,以健康心態+敬山態度做好準備,才是對山林與自身安全最基本的尊重。」來自森林護管人員的提醒,送給想挑戰抹茶山的初心者們!
位於宜蘭礁溪的「聖母登山步道」是天主教徒的朝聖之路,更因登頂後圓潤翠綠的山頭如抹茶冰淇淋般可愛,被山友暱稱為「抹茶山」,近年也因此爆紅,成為人氣登山路線。步道前段沿溪畔而行,兩側生滿蕨類與山蘇,之後穿越闊葉林、風衝林與箭竹林,最終抵達觀景平台,可遠眺蘭陽平原、雪山山脈與龜山島,景色壯麗、視野遼闊。
路線由五峰旗風景區出發,全程需時約5~6小時,幾乎一路上坡,對平時少運動者仍具體力挑戰。尤其中後段坡度明顯轉陡,溪畔路段濕滑,稜線風勢強勁,天氣變化也快。雖非高難度路線,仍建議評估體能、攜帶足夠飲水與保暖衣物,並使用登山APP下載離線地圖,以防誤入岔路或迷途,做好準備,才有餘裕欣賞沿途美景。
想吃一口抹茶冰淇淋嗎?《鋭速山小隊》特別攜手步道管理單位-林業保育署,合作推出《山林知事村-行前攻略》,包含:➊ 路線介紹 ➋ 安全提醒 ➌補給準備,解析本路線的潛在風險與關鍵裝備,出發前該知道的重點,就看這一篇!
由五峰旗風景區起登,路線的前段為聯外道路(約4公里),地形為碎石與產業道路,坡度平緩,可作為暖身。過通天橋之後正式進入聖母登山步道,腳下轉為自然土徑與枕木石階,開始長達1.6公里的陡升坡。沿途林蔭遮蔽,蕨類與山蘇遍布,並設有數處休息點。
接近山頂路段的地形逐漸轉陡,進入較原始的山徑,穿越風衝矮林與箭竹林,之後抵達設有住宿與避難功能的聖母山莊避難小屋,不少人會在此稍作休整。由此續行不遠,即達稜線上的觀景平台,視野遼闊,可遠眺龜山島、近觀層層疊疊的翠綠山巒,著名的「抹茶山」觀景點即在此。
許多山友會再從觀景平台加碼多走0.6公里(來回1.2公里),去撿小百岳三角崙山,往返大約再多花1小時。後續沿原路下山。
工作站的王俊榮技術士提醒,許多人以為抹茶山是輕鬆的網美路線,但實際上後段的陡坡與多變天氣,對登山新手來說挑戰不小。部分山友在前段聯外道路就已消耗大量體力,最後1.6公里的陡升坡又需爬升到步道終點,體能較弱者常因身體不適無法續行,甚至有多起通報救援的案例。
「另外,時間安排也很重要!」俊榮建議山友起早入山林,避免摸黑下山的風險。「特別是多人同行時,若隊友的行進速度不一,隊伍會拉得很長,拖慢行進速度。」山區午後天氣變化快,只要過了1點後就容易出現濃霧,另外夏季常見雷陣雨、冬季稜線上會有落山風,在視線不佳、山徑濕滑的狀況下,滑倒受傷的風險也會提高。
他也提醒:「抹茶山頂雖美,但不要偏離主步道亂走。」由於山頂稜線區域多為低矮箭竹與芒草,若偏離步道山徑進入草叢,不但路徑難辨,還可能誤踩凹洞跌倒、滑落瘦稜,甚至迷途受困。綜合過往經驗,俊榮給山友們「三大建議」以及「三項必帶裝備」,希望大家能在上山前好好準備。
1)行前充分規劃與評估體能
▪學會使用登山APP,事先下載離線地圖+路線軌跡
▪評估自己與同行夥伴的體能狀況,量力而行
2)掌握天氣與時間,攜帶必要裝備
▪建議起早入山林、中午前登頂,避開午後濃霧與雷陣雨等風險
▪務必攜帶個人防護裝備與常用藥品,以備不時之需
3)狀況不佳時應暫緩行程或撤退
▪若行前氣候不佳、身體不適,或颱風前後山區風險偏高,應暫緩行程
▪制定折返時間點,例如中午1點還未抵達山頂者,建議就地折返,以免摸黑下山
▪臨時揪團、彼此不熟的隊伍更要特別注意,避免因體能差異導致掉隊或迷途,影響整體安全
必帶三項裝備
1)基本防護與地圖工具
▪遮陽帽(防曬/防頭頂受風寒)、登山杖(增加穩定)、登山/野跑鞋(防滑)、防風外套
▪手機與離線地圖
2)背包與應急裝備
▪充足飲水與行動糧
▪雨具/雨衣、頭燈/手電筒
▪哨子與緊急藥品
3)健康心態與敬山態度
▪山不是競賽場,保持謙遜、敬畏自然的心,懂得在適當時候停下、不勉強前行,是每位山友最該攜帶的「隱形裝備」
聖母登山步道爬升幅度大,加上海拔不高、濕熱感重,雖然沿途多遮蔭,但上坡過程仍容易滿身大汗,因此在補給準備上「足夠水量」跟「電解質補充」非常重要,不然走5-6個小時下來,肌肉說罷工就罷工。山頂雖然空間寬闊,但假日人潮眾多不適合炊煮,午餐及行動糧建議選擇能量棒、堅果、麵包、飯糰等輕巧即食的高熱量食物為主。
至於整趟行程究竟該背多少水/補多少電解質才算「夠」?建議大家可以參考《美國大學運動醫學會》的建議,學著以「總行進時間」、「上/下坡佔比」來換算預估水量。
依《美國大學運動醫學會》建議,進行耐力運動時,每小時應補充500cc的水份以維持生理正常運作。由於登山不像跑步等運動那麼持續,沿途可能會走走停停,速度較慢,出汗量也沒有那麼大,所以山友在計算水量時,通常會以500cc的數字再對半計算。也就是「上坡」時補充200-300cc/hr的水份,「下坡」因為更省力,水量再次對半,以100-150cc/hr計算。
但由於聖母登山步道的上坡相當持續,若是夏季前往,流汗量更是驚人。保守起見,會建議上坡以「耐力運動」建議的500cc/hr、下坡以「一般健行」的150cc/hr為基準,做比較充裕的水量計算。
以總完登時間6小時為例,假設上坡3.5小時、下坡2.5小時,全程預估飲水量為2,125cc。
流汗會流失大量的鈉,爬山光喝水、不補充電解質的話,到後面很容易走到當機。依《美國大學運動醫學會》建議,耐力運動每小時應補充300-600mg的鈉,維持生理正常運作,這邊先以中間值450mg/hr做為基準。
同水量計算同樣道理,由於健行的運動強度較低、出汗量沒那麼高,所以山友在計算鈉量時,通常會以450cc的數字再對半計算。「上坡」時每小時補充225mg的鈉,「下坡」時則再對半,每小時補充112.5mg的鈉。
但由於本路線上坡非常爆汗,建議上坡時以「耐力運動」建議的450mg/hr為基準,下坡則可以用「一般健行」的112.5mg/hr來計算。
以總完登時間6小時為例,假設上坡3.5小時、下坡2.5小時,全程預估補充鈉量1,856mg。若以水動能電解質液來換算,建議攜帶4-5包(每包鈉含量442mg)。
聖母登山步道林相多樣,登頂展望獨特,以「抹茶山」美名吸引大量網美打卡而爆紅。雖非高海拔,卻幾乎全程上坡,中後段陡峭濕滑,稜線風大、天氣多變,對體能與裝備仍有一定挑戰。
「別認為它是『網美山』就掉以輕心,漂亮風景背後同樣藏著風險,以健康心態+敬山態度做好準備,才是對山林與自身安全最基本的尊重。」來自森林護管人員的提醒,送給想挑戰抹茶山的初心者們!
好康活動加碼:回答山林小知識,登山補給體驗包免費帶回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