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鋭速運動員】把樂趣跑上舞台,43歲的首次全運會—閻筱晴

43歲首次披上台北市戰袍
15年前,閻筱晴(跑友們都暱稱她「綿羊」)只是為了瘦身,踏上了跑步機。沒想到一路跑著跑著,竟從第一場全馬接近 5 小時完賽的「新手」,跑到 40 歲達成全馬破 3,如今更代表台北市參加全運會馬拉松。
她同時名列全馬(2:55:43)與半馬(1:25:01)女子百傑榜,是鋭速團隊的核心成員,擔任品牌行銷一職。
回頭看這段跑步旅程,她說自己也曾經求帥、求快階段,但在 40 歲後還能保持動力、一次次創下 PB,驅動她的原因其實很單純:「樂在訓練。」
05:00的黎明俱樂部
聽到綿羊多年如一日地在凌晨 5 點晨跑,大家總會驚呼她超自律、意志力超強。但她卻笑說這是一天中最期待、最享受的時刻。每天早起靠的不是意志力,而是規律的生活作息,她20:30就上床,比蔡依林還早睡!
「黎明時分出現在街道的人,都像我同一時區的夥伴:有趕著去上班的阿姨、夜班即將結束的警衛、準備迎接尖峰時段的義交,還有和我一樣戴著耳機聽 podcast 的跑者。」
每天同一時間,一群互不相識的人共享剛亮的天色與寧靜街道。那一刻,大家心都還沒武裝起來,總是友善地互相點頭、微笑或道早安,就像一起展開一天的同伴。
靠樂趣跑過15年
過去曾在《運動筆記》當企劃編輯,後來加入 Race On 團隊,綿羊有很多機會接觸到專業的教練、營養師,也常閱讀國內外訓練書籍。她覺得,能把工作學到的知識帶進生活,是再有趣不過的事。無論熱身、放鬆、補給還是訓練知識,跑步對她來說從不是單純的訓練,而是一種可以持續深入學習的興趣。
比賽裡,她也學會了把「互動」當樂趣。
「剛開始跑步,我只專注自己的配速,怕被追趕,也害怕失敗;但隨著年紀增長,開始享受競賽的互動。有人追上來,我會努力守住;遇到強者,我會嘗試跟上。」
那不是勝負心,而是過程中好玩的地方。她說:
「會讓你記得的比賽,不一定只有成績或風景,還有那些讓心跳加快的瞬間。」
對她來說,跑步也像一場場城市小旅行,無論海外跑馬還是在自己生長的這片土地。有時跑去政大練長坡,有時一路跑到萬華,再提著烤雞和壽桃騎共享單車回家。
「即便是差不多的路線,每天的天空、光線與自然景觀都不同,你會對季節的變化更敏銳。而在天空下獨自跑著的感覺,就像一場冥想。」
複利效應:跑步與人生的共同答案
跑步最難的事,常被說是繫上鞋帶。綿羊說,所以她把訓練、跑步變成天天都要做的事,就像反射動作,不給自己猶豫的空間。
常聽人說的複利效應:許多困難的事,只要每天重複,終究會變得容易,綿羊認為訓練的本質也是如此。「以前我連一下伏地挺身、引體向上都做不了,但透過把動作拆解成簡單的步驟,每天練幾下,現在的我已經能完整的做了。」
這種小小進步帶來成就感,也改變了她看待困難的態度。
「間歇訓練、坡跑、馬克操,偶而做一次會覺得很難,但當它成為規律,身體就會習慣,心裡也比較不會抗拒。」
把一件高難度的事拆開成小步驟,堅持下去,它就會變得尋常。這不只適用於運動,也適用於生活中所有事。
補給,也是日積月累的複利
加入 Race On 之後,她也才真正理解補給不是「有吃就好」或「多吃更好」,還要看成分與含量。
「如果沒有達到足夠含量,很有可能無法發揮作用,只是吃個安心。」這也是她更有意識攝取營養的開始,當成訓練以外的「基礎建設」。
現在,日常飲食仍是她最重視的核心:蛋白質、碳水、蔬果,熱愛美食的她,甚至因此踏上廚娘之路,親自備餐,在公司健身房第二趟訓練時,也常邊騎車邊看料理節目。
而難以靠食物補足的營養素,例如鈣,每天要喝一公升牛奶實在太強人所難,這時補給品就成了最佳幫手。
她分享了自己的日常補充清單:
- 晨跑(強度/長距離課表):水動能電解質液,利於水分更快吸收與保留
- 早餐前:鐵B群,助紅血球生成,氧氣利用能力
- 餐後(特別疲累時):環原力酵素C,抗氧化+助消化,加強恢復
- 睡前:滴液D3+鈣鎂,幫助入睡、骨骼健康
除此之外,她也會隨狀況調整:像女性隨著年紀增長常有骨骼健康問題,除了補充鈣,適量從豆漿攝取植物性雌激素也有幫助;針對跑步途中常有的腸胃敏感問題,她說鋭速即將推出的新品就讓她改善了非常多。
「就像訓練一樣,每天定時、定量攝取,長期下來就是支持身體的基礎。」
在規律與彈性之間找到平衡
這兩年開始自己規劃課表的綿羊,聊起「要會逼自己也要能放過自己」的學習。
狀態不好時允許自己放慢腳步;天氣好時把跑步換成一趟單車;生活有其他安排時,調整而不是硬上。這些彈性,讓她在訓練中更自在,也讓身心獲得喘息的空間。
她說會開始騎車,是因為前年足底傷痛想找替代的訓練,沒想到一騎就成為日常。現在跑步、重訓、自行車交錯,讓訓練更全面,生活也更有趣。
「規律讓我持續累積,彈性提醒我傾聽身體。該努力時要挑戰,沒辦法時也要懂得調整。」
這種滾動修正的心態,讓她練得自在,也降低了受傷風險。
全運會,一場珍貴的新體驗
「參加全運會,是我從來沒想過的事。」
2022 年台北馬破三後,有人提醒她可能有機會達標,但她當時並沒有放在心上。如今真的披上台北市戰袍,她知道 43 歲的自己在競爭激烈的市代表中能入選,是特別的機會。
「以前只想著追 PB,但現在更想去體驗新的事物。和菁英同場競賽,這對我來說是全新的經驗。」
她期待能在場上隨著隊伍節奏前進,感受那種「魚群同流」的氛圍,「可能因為我平常都是自己一個人訓練,只有在比賽中,才有機會體驗彼此帶動的感覺,所以對於每一次上場,心情也會特別興奮。」
至於這次全運會的目標?
綿羊笑著說:「能在 43 歲第一次參加全運會,對我來說已經是禮物了,以後也不確定是否還有機會(笑)。」
比起設下一個明確的目標,她更好奇自己能做到什麼。只要樂在其中,就會想一直跑下去。
賽事照片提供:攝影轉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