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百岳練習生】上山別靠感覺,教你用數據判斷自己準備好了沒!

踏入百岳的世界,是一個認識台灣自然山林的過程,也是一趟認識自己的旅程。
然而,在進入山林之前,最讓人頭痛的問題就是「我的體能可以應付這座山嗎?」、「我會不會爬太慢拖累隊友?」
這次《鋭速山小隊》特別邀請登山體能訓練專家-「山學訓練」主理人楊礎豪,為兩種常見的百岳行程類型【2天1夜-入門百岳】與【3日以上-高山縱走】各提出一份簡單實用的「行前體能檢測法」。出發前的第一步,先來測看看自己準備好了沒!
➊入門百岳(2天1夜) 體能檢測
當你有一座百岳目標後,數據化分析這座山,是一項重要功課。這邊我們以入門的A級百岳「雪山主峰/二天一夜」第一日為例,教你應該看哪些數據。
▷A級百岳清單:玉山前五峰、雪山主東、嘉明湖、合歡群峰、畢羊縱走、奇萊南華、南橫三星、志佳陽、北大武、郡大西巒。
①查詢每日總里程與總爬升
雪山登山口(H2140m)起登,目的抵達三六九山莊(H3150m),總里程約為6.5公里,總爬升約1010公尺。平均1公里上升約155公尺。
②參考上河百岳地圖的路程時間
本行程之上河時間為5小時25分鐘。
③參考登山裝備檢查表,試著打包背包並秤重
於網路上搜尋「登山裝備檢查表」,通常能找到兩天一夜登山的必要裝備。依照行程所需裝備打包起來秤重,就知道雪山第一天行程可能的揹負重量。
④模擬登山路線,實際背負上路
蒐集完上述三個資訊之後,就能尋找住家附近總里程、總爬升相似的登山路線,背上預計背負的重量,找個假日空閒時間,來一趟行前體能檢測。
健行筆記、Hikingbook等登山APP,都有山岳的里程/爬升相關資料,也可以用google map來找到合適路線。
⑤對照上河時間,判讀體能水準
- 符合上河時間:你具備前往這條路線的基礎體能(例如上河時間5小時,測試也是5小時)。但由於高山還會有氧氣稀薄、溫度、海拔、地形等差異,較測驗用的郊山難。上高山後的真正速度,有可能比測驗時更慢。建議仍然可以加強訓練,把速度拉到可以「少於上河時間」完成。
- 多於上河時間:你的體能低於多人重裝隊伍之速度(例如上河時間5小時,測試花了6小時),就算跟團也很可能掉隊,必須好好訓練體力,於出發前努力達到上河標準。
- 少於上河時間:你具備前往這條路線的體能(例如上河時間5小時,測試花了4小時)。仍然能有進步空間,將自己練的更強壯,更有登山安全之餘裕。
➋高山縱走(3日以上) 體能檢測
在進行本項體能檢測前,請先確認自己已通過「入門百岳(2天1夜)」的標準,並能實際輕鬆完成兩天一夜的行程。
因為多日縱走最大的挑戰不只在距離,更在於長時間負重行走的續航力。你必須在肌力與耐力都穩定的基礎上,再承受多日行程所需的裝備與食物重量。如果連2天1夜都撐不住,就代表基本體能還不到位,先別急著安排縱走行程。
若已能輕鬆完成兩天一夜的百岳行程,接下來可進行「負重續航力測試」。以下檢測會幫你掌握自身的負重比例與感受強度,以便進一步判斷是否需要精進體能或調整裝備。
①以最高負重日為基準,打包背包並秤重
打包你預計要帶上山的裝備,包含水與食物(可用等重物品代替),以模擬實際的背負重量。請以「預計最重的那一天」為基準進行測試,因為縱走行程中每天背水與食物的重量會有所不同,選擇最吃重的那天,才能準確評估背上負擔。
②確認背包重量在體重30%以下(超過請調整)
「我能背多重而不讓身體受傷?」是不少登山者會問的問題。每個人的行程類型、體重與訓練程度不同,適當的負重比例也會有所差異。但仍可先用以下公式評估自己的負重比例:
背包重量(kg) ÷ 體重(kg) × 100=負重比例 (%)
根據研究建議,多日縱走的負重比例應盡量控制在體重的30%以下,才能較穩妥地走完長天數行程,降低運動傷害可能。當比例越高,身體前傾角度與腰椎負擔也愈大,會增加肌肉疲勞與受傷風險。
舉例來說,體重70公斤、背包重量上限是21公斤,體重50公斤、背包重量上限是15公斤。如果打包完的重量超過上限,建議先重新調整背包內容,再進入下一步測試。
負重比例建議表(依不同行程類型) | |
▷輕鬆百岳(單日來回) | 10%以下(例合歡東峰) |
▷入門百岳(2天1夜) | 10-20%(例雪山主東峰) |
▷短天數縱走(3-7日) | 20-30%(例武陵四秀) |
▷長天數縱走(7日以上) | 有可能需要30%以上,不建議縱走新手直接嘗試(例南三段) |
③模擬實地,負重行走60分鐘
選擇一個能模擬實際地形的場地進行測試,連續負重行走60分鐘。
- 室外:可為登山步道、階梯
- 室內:可使用登階機,跑步機請調至6–10%的坡度
④評估負重能力,因應調整
若你的體感或身體數字符合以下任一標準,代表上述負重仍在可接受範圍內;若出現明顯吃力、心跳飆高、無法維持節奏,表示目前負重能力仍不足,建議再進一步輕量化裝備,或加強負重耐力訓練,並延後縱走計畫,等體感進入標準範圍再挑戰。
- RPE自覺量表(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) :體感落在2-4分之間。(無需穿戴式裝備)
- 最大攝氧量(VO₂max)強度:介於30-50%之間。(需有運動手錶/智慧手環等監測數值)
- 最大心率:介於56-66%之間。(需有運動手錶/智慧手環等監測數值)
不管是二天一夜還是多日縱走,上山前先用科學方式評估體能,並加強肌力與負重適應,會讓你每一次挑戰都更踏實、更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