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物故事】從滑板人生到山岳速攀,不是為了想贏了誰—張至宇
退伍、轉職、重新尋找生活重心,從百岳速攀到投入越野跑,張至宇(小宇)的人生節奏,始終與速度與挑戰並行。
他笑說,會愛上這些戶外極限運動,是因為它們都帶來相似的刺激與成就感:「其實就跟我以前玩滑板、塗鴉的感覺很像,只是舞台換成了山。」
小宇是個坐不住的人。過去,他把所有瑣碎時間都花在滑板上,如今則是愛上登山。為了能在短暫的週末空檔中完成更多挑戰,他從長時數健行轉向疾速攀登。
2023 年參加 Formosa Trail 後,更是一腳踏入越野跑的世界。隨著訓練系統化,他在山林間的腳步,也變得越來越穩、越來越快。
越野跑帶來紀律,登山賦予自由
雖自嘲越野跑資歷「還很菜」,但小宇的成績卻相當亮眼。
2024 年 3 月,他在 XTERRA Trail 35K 取得錦標賽資格;同年10 月,更接連拿下鳳凰越野 18K、嘉義梅山 21K 總排第一,因此獲得主辦邀約前往馬來西亞參加 UTMB 系列賽。
「以前以為跑步對登山沒幫助,直到接觸越野跑後才發現,能讓登山效率完全不同。」
於是他開始把跑步訓練融入生活,在體能進化的同時,也逐步養成了生活的紀律。
「可能以前玩滑板時,把『動態視覺』練得不錯吧!」小宇認為,滑板講求精準與瞬間判斷,這些經驗在越野跑時非常受用,讓他對於困難地形能快速反應與掌握。
只是日複一日的訓練難免讓人身心疲憊,小宇笑說,所以每隔一段時間,他是還得「回到山林」,在未知的探索裡自由闖蕩,幫自己重新充電。
六天五夜速攀中央山脈北段:從挑戰極限到與自己對話
2025 年,小宇為自己設下一個極具挑戰性的目標:「北一段速攀到北三段」。
如果說「中央山脈全段大縱走」是登山者的終極夢想,那麼這個挑戰,就是地獄級的試煉。
- 北一段|起於思源啞口,途經南湖群峰、中央尖山、馬比杉山、馬武霸山,終至大霸尖山。這段以稜線劇烈起伏聞名,崩塌碎石與箭竹陡坡遍佈。
- 北二段|被稱為「死亡稜線」,缺乏明確路跡與水源點,是中央山脈北段最具威脅性的區域。
- 北三段|難度雖略低於北二段,但經過前段長時間的疲勞轟炸,加上途徑天候容易驟變的黑色奇萊,對體能與心理都是魔王等級的極限考驗。
為了追求完整性,小宇將起點設在南湖大山,並融入電影《赤心巔峰》中古明政的理念:「盡其所能,讓路線都在稜線上。」因此,他略修了北一段路線,選擇從巴巴山往人間罕至的巴巴南稜、接上中央尖。結果沒想到,這段沒曾走過的山徑,差點讓他無法完成。
途中兩大關卡:缺水危機與信號黑洞
「雖然行前有把缺水的應對措施考慮進去,但實際狀況比想像中的糟。」小宇回憶道,由於行前取得的航跡資料年代久遠、網路訊號不穩,在反覆確認方向的過程中,加上天氣異常炎熱,最後讓他陷入水不夠的危機。為了維持身體正常運作,最後只能取用骯髒的水源。「這也是我第一次使用淨水錠。」
然而,更驚險的考驗還在後頭。由於找路耽擱了原定進度,他不得不提前找地方迫降過夜,但訊號卻一直發不出去,夜裡無法與留守人聯繫的他,擔心隔日如果走不出去,有誰可以找到他?當下的無助逼出他最真實的脆弱。
「那個時候真的有怕到,也想過撤退,但我知道自己只是準備得不夠周全,而不是體力不足的問題。」天亮後,他重整心態、冷靜判斷,最終走出困境,並順利接回原訂進度,最終以六天五夜完成這項挑戰。
- 總里程: 139 公里
- 總爬升: 超過 13,000 公尺
- 途經: 19 座 3,000 公尺以上的百岳
- 負重: 所有裝備與補給都自理
「那次的迷路,讓我深刻感受到在山裡與自己獨處,是學會接住情緒、與恐懼共存的過程。」
嚴苛訓練與補給策略,支撐起這場艱鉅挑戰
這次速攀北一段到北三段,小宇是站在前人極速縱走經驗的基礎上,以越野跑訓練系統與裝備極致輕量化的方式,對中央山脈北段發起創新又強悍的 FKT(最速已知時間)挑戰。整個過程沒有任何人接應補給,所有裝備與食物全都自理。
為了備戰這個目標,他把訓練日常當成模擬的一部分,不只把過去的速攀經驗融入越野跑課表,將每週爬升總量推升在 2,700–3,000 公尺之間,讓訓練能更貼近實際地形的需求。同時,也開始重視營養與補給。
「我以前都亂吃,身邊很多朋友也一樣,覺得什麼都能靠體能撐過去。」
但隨著訓練量變大、挑戰變難,他越發現補給真的不能隨便,得有計劃地做好策略。所以當看到鋭速『力挺會員』的招募計畫時,小宇立刻報名參加,希望能透過更科學的方式,讓訓練表現再進一步。
他們不是給完產品就結束了,小宇笑說,「而是教我怎麼估算流汗量,決定補給的時間和使用量,還帶我了解營養、訓練與恢復之間的關聯,讓我更認識自己的身體需求。」
應用在這次的速攀挑戰,小宇認為這三項補給帶來很大的幫助:
- 水動能電解質液
「山上缺水又曬,身體在汗水大量流失下容易出狀況,水動能可以提高水分回補效率,快速被身體吸收。」
- 環原力酵素C
「行程越ㄍㄧㄥ,恢復越重要。新版環原力有維生素C與酵素,抗氧化又助消化,而且酸甜莓果味很好入口。」
- 耐力咖啡因錠
「我對咖啡因很敏感,但這款不會太亢奮。有次在高海拔過夜,沒睡好又很睏,結果吃了半小時就回神,效果真的神!」
也是因為這些策略性的訓練與補給,讓小宇在山裡不只是「撐過去」,而是能穩定輸出,走得更遠。
挑戰後的學習,懂得堅持也要懂得調整
「練不死,就往死裡練。」這句話,曾是小宇的座右銘,流露出他對自我的高標準與不服輸的倔強。但完成北一段到北三段速攀後,他說自己的想法開始轉變,這趟挑戰讓他學會,真正要超越的,是內心的軟弱。
「我以前很在意別人怎麼看我,」小宇坦言,怕別人覺得他是在耍帥、在跟風。現在他明白,做這些事不是為了想被看見,而是想告訴自己:無論過去的你是什麼樣子,只要願意努力,就可以做到想做的事。
在他心中,做任何事都像登山一樣,不能莽撞,也不能逞強。每一次出發前,都要誠實地問自己:「準備夠不夠?能力到了沒?」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就先停下腳步,把該補的功課補齊。
這份沉著,來自一次次的淬鍊。從滑板到登山,從速攀到越野跑,他學會在堅持與調整之間找到平衡。
「想要在山裡走得遠,不只是靠體力,還要懂得調整、懂得放下。」
至於下一個目標?小宇說,也許是完成 UTMB 環勃朗峰超級越野賽,也可能是百岳完百,又或是中央山脈大縱走。
「我不是為了表現而表現,也不想讓熱愛變得馬虎。」他笑著說,「我很喜歡現在這個很好的狀態,認真的訓練、重視飲食與規律的作息。」
對小宇而言,這或許就已經是極限運動帶給他的最大禮物:能在挑戰中不斷成長,並且從中找到與自己和解的力量。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