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分享會】馬拉松補給怎麼吃,跑者最容易忽略它

無論比賽是否舉行,學習的心不能停
我們都知道想跑好一場馬拉松,必須有計畫的訓練,但往往忽略了其實『補給也是需要計畫』。謝謝教練黃毓軒愛迪生的邀請,這次鋭速出任務,和學員分享如何規劃自己的補給策略。
『理想的安排上,水、電解質、碳水化合物,缺一不可,但相較之下,我們卻很常沒顧好前兩者。』
要知道,汗水是主宰運動期間的降溫機制,也因此脫水與運動表現習習相關。據研究當水份流失2%,會直接帶走6%效能,等於抵銷一雙next%
覺得脫水2%距離你很遙遠嗎?一點也不。
分享會前,我們替跑者測試水分散失率,在17.8°C、濕度76%的清晨,超過一半的跑者在1.5-2hr就流失掉2%。
降溫降不好,爆掉是遲早。
☝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重視有效補水這件事,水不只要喝進去,還要能保留在身體裡面,而關鍵在於 #電解質。
依據ACSM美國大學運動醫學會的建議,耐力運動期間:
- 不只要①控制水份散失<2%體重
- 還要注意②每小時補充300-600毫克的鈉
水動能電解質液Sport Hydro的設計(每包442毫克的鈉)就是為了這個目的✨
為了求精確,我們甚至與台北醫學大學合作實驗,得到的結果也讓人相當振奮:『水動能可提升體內保水120%。』
這個資訊,對跑者來說無比重要,因為當你能延緩脫水徵象,代表越能維持運動表現。
無論長距離、比賽、自助馬,既然已經花了時間準備,你不會希望因為補給的關係而功虧一簣, 每個環節都很重要。
----
馬拉松補給策略,完整文章→raceon.pro/NYGLW